跳到主要內容
兒童權利公約CRC宣講 / CRC與校園相關議題之落實(行政人員)
主題:落實CRC兒童權利公約於校園行政 —— 政策、制度與支持系統
 
一、講座目標
(一)理解政策責任:掌握CRC與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》對學校行政的要求。
(二)建立制度框架:將兒童權利原則落實於學校規章、流程與校安機制。
(三)提升行政敏感度:在處理校園事件(霸凌、性平、管教、學生申訴)時,能正確運用CRC精神。
(四)營造權利友善校園:讓行政決策兼顧學生學習與身心發展。
 
二、核心內容
(一)CRC四大核心原則 × 校園行政對應
1.兒童最佳利益:學校政策與懲處決策必須考量學生發展。
2.不歧視:招生、輔導、資源分配中的公平性。
3.生存與發展權:安全校園、心理健康支持、合理的課業負擔。
4.表意權與參與權:學生申訴機制、學生自治參與校務。
(二)行政人員責任定位
1.校長:政策決策與校園文化倡議者。
2.主任/組長:制度設計與跨組織協調者。
3.行政助理:流程執行與資料保護者。
(三)校園常見行政議題與CRC落實
1.校規與懲處制度:是否保障學生正當程序與申訴權?
2.校園霸凌與性別事件:行政在通報、調查、支持上的角色。
3.弱勢學生支持:資源分配、助學補助、特殊需求保障。
4.資訊與隱私:學生資料蒐集與使用的規範。
5.參與機制:學生會、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的實質參與。
(四)行政落實實務案例
1.案例一:學校擬定「手機使用規範」時如何兼顧學生表達權。
2.案例二:校安通報案件中如何兼顧被害人、行為人及家長的權利。
3.案例三:弱勢學生補助分配的公平性與透明度。
 
三、教學方法
(一)政策情境分析:帶領行政人員檢視現行校規與流程是否符合CRC。
(二)案例研討:討論實際事件(霸凌、性平、申訴)中的行政責任。
(三)模擬演練:行政決策會議,嘗試將CRC四大原則融入。
 
四、講座效益
(一)強化行政人員對 法律遵循 與 國際人權標準 的理解。
(二)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行政文化。
(三)促進跨處室合作,形成 權利友善校園治理系統。
(四)避免因行政疏失導致學生權利侵害或校方爭議。

消息公布欄

消息公布欄

FaceBook留言版
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