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兒童權利公約CRC宣講 / CRC與校園相關議題之落實(教師&導師)
主題:落實CRC兒童權利公約於校園教育的策略與實務—教師與導師的角色
 
一、講座目標
(一)理解國際視野:認識《兒童權利公約》(CRC) 的核心精神與我國相關法規政策。
(二)轉化為教育實踐:掌握在課堂與班級經營中落實兒童權利的具體策略。
(三)強化專業敏感度:提升教師、導師在面對學生權利議題(霸凌、懲戒、隱私、參與表達)時的判斷力。
(四)建立校園共識:協助學校營造兒童權利友善的學習環境。
 
二、核心內容
(一)CRC四大核心原則(以校園情境說明):
1.兒童最佳利益(校規訂定、課程安排、班級紀律決策)
2.不歧視(性別、身心障礙、族群、家庭背景)
3.生存與發展權(受教權、安全校園、心理健康)
4.表意權與參與權(班級會議、學生自治、意見調查)
(二)教師與導師的角色定位:
1.教師:課堂中的權利守護者、教學者與引導者。
2.導師:班級社群的領航者、衝突調解者、學生權利倡議者。
(三)校園常見議題與CRC連結:
1.管教與懲戒:正向管教 vs. 體罰的法律風險與替代方案。
2.校園霸凌防制:落實CRC精神,從「被害人、行為人、旁觀者」多角度切入。
3.隱私與個資保護:學生手機、評量資料、輔導紀錄的合法使用。
4.學生參與:學生會、班級會議、課程回饋如何保障兒童表達權。
(四)實務操作案例:
1.案例一:導師處理「學生手機使用」與表達權的平衡。
2.案例二:教師面對「特殊需求學生」時的不歧視支持。
3.案例三:班級發生霸凌事件,導師如何結合CRC原則進行調解。
 
三、教學方法
(一)互動討論:模擬案例,教師/導師分組討論如何依CRC原則決策。
(二)角色扮演:模擬學生會議,體驗兒童表達權的落實。
(三)法規對照:對應《兒少法》、《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》、《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》與CRC。
 
四、講座效益
(一)建立教師與導師 「權利敏感度」 與 「專業判斷力」。
(二)落實國際公約與本土法規的 一致性。
(三)促進校園文化從 紀律導向 走向 權利友善。

消息公布欄

消息公布欄

FaceBook留言版

跳至網頁頂部